集团新闻
您现在所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资讯 > 集团新闻

媒体聚焦丨守正创新 ,实现秦岭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有机统一(中国环境报)

2025-05-19 | 责任编辑 :admin | 浏览数 :434 | 内容来源 :本站编辑发布

 秦岭作为横亘我国中部的生态屏障 ,东西长约1600公里 ,南北宽约300公里 ,生态地位极其重要 。近年来 ,秦岭生态保护取得了显著成效 ,生态环境质量整体持续向好 。同时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也看到 ,秦巴山区集中连片贫困地区和革命老区 ,在完成脱贫之后 ,经济社会发展基础仍相对薄弱 ,产业结构较为单一 ,城乡发展不平衡问题突出 。当地进一步发展经济 、改善民生的诉求迫切 。







  秦岭生态环境敏感脆弱 、生态承载力有限。站在新的起点上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必须坚持守正创新 ,在坚守生态优先原则的前提下开拓创新发展思路 ,实现秦岭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有机统一 。“守正” ,就是牢牢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恪守生态保护的底线不动摇 ;“创新” ,就是勇于探索符合秦岭实际的发展新路 ,在体制机制和发展模式上寻求突破 。只有二者相结合 ,才能走出一条生态保护和经济发展协同共进的新路 。


高水平保护是秦岭一切工作的前提和底线 。要进一步严格落实秦岭生态保护红线制度 ,对核心保护区实施最严格的管控 ,决不能触碰生态高压线 。


  加快推进秦岭国家公园 、国家植物园的论证和规划 ,整合现有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 ,实现山脉范围内统一高标准保护和管理 。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保护修复 ,巩固提升森林 、湿地和水源涵养地质量 ,强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建设 ,提高珍稀野生动植物栖息地连通性和安全性 。针对矿产开发 、工农业污染等历史遗留问题 ,要分类施策 、深化治理 ,确保秦岭山清水秀的自然本底不受侵蚀 。

结合秦岭实际 ,引入国际领先的生物多样性保护 、生态修复 、生态管理科技与经验 ,建设“空天地人”一体的生态环境监测保护系统 ,完善“智慧秦岭”数字监管平台 ,利用遥感监测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实现全天候监控和预警 ,及时发现并制止破坏生态的苗头 。

发展是解决民生问题的关键 ,也是保护的最终支撑 ,秦岭区域的发展必须走绿色低碳 、高质高效的道路 。要以创新为动力 、品牌为导向 、项目为载体 ,培优做强生态友好型产业 ,推动生态产业化和产业生态化的高水平结合 。


  大力发展特色现代农业和林下经济 ,因地制宜壮大县域绿色产业集群 ,例如扶持周至猕猴桃 、柞水木耳等优势产业提质升级 ,形成一批具有秦岭特色的绿色农产品品牌 。


  以科技创新引领传统产业转型 ,引入数智技术 、先进能源等新质生产力 ,做优智慧农业 、电子商务和清洁能源项目 ,提升秦岭地区产业的含金量和含绿量 。鼓励企业和科研机构在秦岭布局生态环保产业和科研基地 ,将生态优势转化为科技优势 、产业优势 。


  依托秦岭独特的生态和文化资源发展生态康养 、文化创意等产业 ,建好国家级文化生态保护实验区 ,打造中华生态文化体验廊道 ,注重规划引导和容量管控 ,走精品化 、可持续之路 。


  融入陕西省做强县域经济支撑 、构建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发展布局 ,通过城乡融合发展 ,引导城市资源要素下乡 ,鼓励人才返乡创业 ,在秦岭地区营造留得住人 、兴得起业的良好环境 。发展生态型枢纽经济和流动经济 ,促进人才 、资金 、信息在秦岭地区有序流动 ,激发区域发展的内在活力 。


  完善体制机制 ,激发高水平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动力活力 。

 首先 ,要坚持规划引领 ,统筹各类规划 ,用“一张蓝图”引导秦岭保护与发展 。严格落实《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总体规划》等纲要 ,把生态功能区划 、土地利用 、产业布局等有机衔接起来 ,确保发展建设在法治轨道上运行 。


  其次 ,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和利益共享机制 。针对秦岭生态系统服务外溢性强的特点 ,建立横向生态补偿制度 ,由受益地区和下游区域对秦岭保护地区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 ,完善森林生态效益补偿、流域水源保护补偿等政策 ,让承担保护责任的地方和群众得到合理回报 。探索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发展绿色金融 ,支持碳汇交易 、生态信用等创新模式 ,把绿水青山的价值通过市场交易转化为真金白银 。


  再次 ,增强要素保障 ,优化中央和省级财政对秦岭生态保护与绿色发展的投入,引导社会资本参与生态工程和绿色产业 。


  最后 ,强化区域协同与部门联动 ,完善秦岭地区跨区域生态保护协同合作机制 ,推动陕西、河南 、湖北 、重庆 、四川 、甘肃 、青海等7省(市)在信息共享 、联合执法 、应急管理等方面协同发力 ,深化“河湖长制”“林长制”在秦岭区域的落实 ,完善网格化巡查和执法监管体系 ,运用大数据提升监管效率 。


  完善干部考核评价体系 ,把生态文明建设成效作为衡量秦岭区域各级领导干部政绩的重要指标,激励干部勇于担当作为。


 让广大群众成为秦岭高水平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参与者 、建设者和受益者 ,是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


  一方面 ,要把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战略有效衔接起来 ,持续改善秦岭山区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 。聚焦教育 、医疗等薄弱环节 ,加大投入力度 ,提升山区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 ,缩小城乡差距 。


  另一方面 ,积极拓宽群众增收渠道 ,让绿色发展成果惠及百姓 。大力发展林业碳汇合作项目 、生态文旅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 ,支持农民以土地 、林地经营权入股合作 ,共享生态产业收益 。推广“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 ,带动小农户对接大市场 ,把生态农产品通过电商销往全国和全球 。开发更多生态公益岗位 ,如护林员 、巡山员 、生态讲解员等 ,优先吸纳当地群众就业 ,实现“人在林中守 ,钱从绿中来” 。


  此外 ,注重发挥秦岭厚重文化的凝聚作用 ,倡导生态文明价值观进乡村 、进社区 、进校园 ,引导群众自觉做秦岭生态的守护者 。只有让当地群众看到保护生态可以带来实实在在的收益 ,生态保护才能转化为全社会的自觉行动 ,形成持久合力 。(李霄)



 
 
 
打印本页||关闭本页  
版权所有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投资集团 © Copyright 2012-2018 All Rights Reserved 陕ICP备16011219140号
地址 :西安市高新路2号 尊龙凯时·(中国区)人生就是搏!国际广场34层
技术支持: